可以根治的高血壓
高血壓為國人近年來十大死亡原因之一,是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與腦血管病變最重要的危險因素。在台灣,年齡超過四十歲以上的人當中,約百分之二時罹患高血壓,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更高達百分之六十:所以在台灣約有四百多萬的高血壓人口。因此血壓的控制對於成年人之健康是一重要的預防工作。當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下,容易造成臟器損傷之併發症,包括:心臟肥厚、心臟衰竭、冠狀動脈硬化、腦中風、主動脈瘤、腎血管疾病、視網膜異常及失明等。
2017 美國心臟醫學會對於高血壓的定義為一般成年人,收縮壓(systolic pressure)高於130mmHg或舒張壓(diastolic pressure)在80mmHg以上,即為高血壓。一般高血壓得早期自覺症狀特徵可能有:頭暈、身體不適、頭痛、頸部酸痛或清晨醒來時後腦勺部位出現短暫性頭痛,而幾小時後自然消失。通常,高血壓在開始發病時,沒有明顯症狀,因此超過一半以上的病患根本不知道自己高血壓,更遑論檢查及治療了。一般高血壓在進行定期健康檢查,或因其他問題就醫時才被診斷出來,主要是因為高血壓的相關症狀不具特異性,時常被忽略,等到發現高血壓的併發症,為時已晚。其中90%以上的病人是原發性高血壓,其餘是續發性高血壓。
所謂續發性高血壓是指有某些疾病而造成高血壓,其中大多數是腎功能不良引起的,其次是腎血管性高血壓,而源於原發性皮質醛酮症,嗜鉻性細胞瘤和庫欣氏症的高血壓機率就較少。其他可能原因有:懷孕、過多鹽分的攝取、某些藥物如口服避孕藥、類固醇、甘草、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劑、安非他命、麻黃素等。(表一)
表一、續發性高血壓的原因
腎臟 | 腎動脈狹窄、急慢性腎絲球炎、多囊性腎囊腫、腎衰竭、腎缺血性梗塞、腎腫瘤等 |
內分泌方面 | 糖尿病、庫欣氏症候群、嗜鉻性細胞瘤、肢端肥大症、高血鈣、原發性皮質醛酮症 |
神經系統方面 | 心因性、多發性神經炎、急性腦壓上昇 |
心臟血管方面 | 血管硬化、主動脈縮窄 |
其它 | 硬皮症、皮肌炎或藥物引起 |
由於續發性高血壓的臨床意義在於這些病人是可能治療的,因此如何在眾多高血壓病患中,找出續發性高血壓的病人並加以治療是臨床醫師最重要的課題。
什麼樣的病人要懷疑有「續發性」高血壓呢?疑似續發性高血壓的特徵(如表二)此外下面幾點特徵可供參考:
- 高血壓在少於三十歲或大於五十歲發病者。
- 在上腹部有聽到血管雜音者。
- 須用多種藥物才有辦法控制或仍然無法控制血壓者。
- 本來血壓控制很好的病人,血壓又開始升高。
- 原本容易控制的血壓突然惡化者、或突發性高血壓。
- 有腎功能或尿液異常者。
表二、疑似續發性高血壓徵象
臨床症狀 | 可能診斷 |
軀幹性肥胖伴有深色之腹部及大腿的皮下條紋 | 庫欣氏症候群 |
神經纖維瘤的皮膚特徵如、心搏過速、姿勢性低血壓、易流汗和蒼白 | 嗜鉻性細胞瘤 |
觸診到腫大的腎臟 | 多發性腎囊腫 |
聽診發現腹部雜音 | 腎血管高血壓 |
聽診發現胸前或背部雜音 | 主動脈縮窄 |
股動脈脈搏減低或延遲出現和下肢血壓降低 | 主動脈縮窄 |
續發性高血壓治療的方式當然是找出原因,而且在一般降壓藥效果不佳時,用手術的方式去除病因,達到完全治療的目的。內分泌異常所引起的高血壓,手術切除病變部位的腫瘤或增生,可使大部分病人血壓恢復正常,甚至完全治癒。腎血管性高血壓應以手術治療為主,以治療腎動脈供血不足。患者應依照醫師的醫囑定時服藥,並定期回到醫師門診處,接受進一步檢查或增減藥量與藥物;在家中,患者也應經常測量自己的血壓,作為醫師的參考。患者接受治療要有耐心、恆心,如有任何不適或疑問,應與醫師討論,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或減藥。有疑似續發性高血壓徵象的病人應做詳細的檢查,確定病因對症治療,以免除長期吃藥的痛苦。
如果您覺得以上醫學新知對您有幫助! 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帳號!